中國男籃在世界杯預選賽68-56有驚無險的拿下哈薩克斯坦,但在最多領先19分的情況下,中國男籃下半場的過山車表現讓球迷看得很不痛快。對于中國男籃的低迷和起伏,知名籃球評論員殳海進行了分析。
殳海表示,后易建聯時代,中國男籃愈發缺乏“主攻手”。周琦被包夾后的處理球和進攻手段的豐富還有提升的空間。在郭艾倫明顯腿部依然有傷的情況下,中國男籃缺乏能打破局面的球員,孫銘徽的突擊幾乎成為球隊下半場進攻干涸期唯一破局的手段。
中國男籃在防守端的表現比較穩健,但一旦比賽進入逆境,“對于球員的信任就會出現變化,對周琦的使用明顯增加,祝銘震在下半場被遺忘。但他的防守策略恰恰需要在輪轉下靠充足的體能來維持,于是比賽就在逆境下進入惡性循環,‘想換周琦下來歇歇’,‘沒有周琦在還是不行啊’。再加上進攻端大量的失誤球,一旦送出快攻機會,輪轉防守策略根本無從談起。加上中國隊進攻端沒有馬尚和威姆斯,貧攻的情況一旦出現,就往往會持續相當長的時間。”
與此同時,殳海懷疑中國男籃在上半場結束大比分領先時過于放松,從而導致自己陷入困境。
“越在回家之前的最后時刻,放松的情緒越容易滋擾你的神經。中國男籃的大部分球員,幾乎都經歷了一整個封閉賽季,加上漫長的兩段集訓周期,如果說身體近期稍有恢復的話,精神上恐怕都處在巨大的疲勞期,半場的巨大優勢在這時候成了魔鬼的誘惑,讓大家一下子調低了防守強度,幾乎給了對手逃出生天的可能。”殳海在社媒上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