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 id="bir7t"></th>
  1. <progress id="bir7t"></progress>
    <progress id="bir7t"><big id="bir7t"></big></progress>
    <em id="bir7t"><ruby id="bir7t"></ruby></em>
  2. 當前位置: 江南文明網 > 新聞 >

    北京PM2.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30+”

    條評論

    北京PM2.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30+”

    昨日,北京市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2020年,全市PM2.5年均濃度為38微克/立方米,較2015年下降42.6微克/立方米,下降了52.9%。

      2020年,北京市累計優良天數276天,占比達到75.4%,比2015年增加90天;其中,一級優106天,比2015年增加54天。重污染10天,比2015年減少36天,重污染發生頻率、峰值濃度、持續時間均明顯下降。

    2020年9月17日,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東二環車流通暢,一列火車緩緩駛向北京站。攝影/新京報記者 吳寧 
    2020年9月17日,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東二環車流通暢,一列火車緩緩駛向北京站。攝影/新京報記者 吳寧 

      PM2.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30+”

      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于建華介紹,“十三五”時期是迄今為止北京市大氣污染治理力度最大、成效最明顯的五年。經過全市共同努力、區域協同,空氣質量改善取得標志性、歷史性突破。

      2020年,全市PM2.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30+”,為38微克/立方米。較2015年下降42.6微克/立方米,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中保持最優,超額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其中,密云、懷柔、延慶、門頭溝、平谷、昌平、房山、順義等8個區率先實現達標,占全市域面積的近80%。

      除了PM2.5,其他三項主要污染物均穩定達標。2020年,可吸入顆粒物、二氧化氮年均濃度在2019年首次達標后繼續下降,分別為57、29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年均濃度為4微克/立方米,穩定達標并連續四年保持個位數,與世界發達國家大城市水平基本相當。

      全市實現工業企業基本無燃煤

      “十三五”時期,北京全市優質能源比重由2015年的86.3%提高到2020年的98.1%。市發改委一級巡視員王英建介紹,據專業研究機構分析,近二十多年來,壓煤措施對二氧化硫減排量貢獻占八成以上(84%)、對PM2.5直接減排量貢獻占五成以上(54%)。

      王英建表示,全面建成四大熱電中心,淘汰燃煤機組272.5萬千瓦,新增燃氣機組724.2萬千瓦,實現本地電力生產清潔化。“十三五”時期,壓減燃煤占全市煤炭高峰總消費量的三分之一。同時,北京完成約3萬蒸噸燃煤鍋爐改造,實施民用散煤清潔替代,基本實現全市平原地區“無煤化”。

      市經信局大力推進工業燃煤設施清潔能源改造。市經信局二級巡視員任世強表示,除了兩家用于協同處置危險廢物的水泥企業因工藝需要使用燃煤外,全市實現工業企業基本無燃煤。

        推廣清潔能源

      “煤改氣”推動天然氣消費量增長3成

      在大力壓減燃煤使用量的同時,北京在力推清潔能源。王英建介紹,城鄉供電能力持續提升,增加外受電通道,輸電能力從1700萬千瓦增加到3100萬千瓦,全市供電可靠率99.995%。多源多向燃氣供應體系不斷完善;城鎮天然氣管線達2.8萬公里,天然氣消費量從2015年的145億立方米增長到2020年的190億立方米,增加了31%,有力地支撐了“煤改氣”。清潔供熱規模不斷擴大,北京構建“集中供熱+區域熱網”清潔供熱體系,全市城鎮地區供熱面積達到8.95億平方米,基本實現清潔供熱。

      可再生能源應用總量已經超額完成“十三五”預期目標。據了解,北京出臺鼓勵熱泵、太陽能利用的支持政策,光伏、熱泵開發利用規模分別達到51萬千瓦和5915萬平方米,風能、生物質能裝機規模分別達到19萬千瓦和37萬千瓦。初步測算,2020年全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應用總量超過600萬噸標準煤,占比超過8%以上。

      車輛結構也在綠色優化,記者從會上了解到,北京實施新車國六(B)排放標準,發展新能源汽車,疏堵結合累計淘汰老舊機動車109.1萬輛,推廣新能源車40.1萬輛,國五及以上排放標準機動車占比超過60%,處于全國領先水平。已經累計建成新能源汽車充電樁22.5萬個、換電站140余座,基本形成小于5公里服務半徑充電網絡。

      疏解非首都功能

      累計退出一般制造業和污染企業2154家

      北京以疏解非首都功能為“牛鼻子”,2016年到2020年,全市累計淘汰退出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一般制造業和污染企業2154家,階段性完成了一般制造業集中退出工作。完成1.2萬家“散亂污”企業分類整治和動態清零,第三產業占GDP比重進一步提升。

      “退出企業主要集中在建材、機械制造、金屬制品、木制品加工等行業。”任世強介紹,北京修訂并嚴格落實《北京市工業污染行業生產工藝調整退出及設備淘汰目錄》,完成了化學農藥生產、化學原料藥生產、有機溶劑型涂料生產等污染較高行業和生產工藝淘汰退出工作。北京全面開展工業大院治理工作,“十三五”時期,全市共清理整治工業大院236個,基本完成清理整治工作。

      “北京成為第一個減量發展的城市。新增城市綠地3600公頃,新建城市休閑公園190處、小微綠地和口袋公園460處。平原森林面積達到245萬畝,平原綠網格局基本形成。”王英建稱,北京還在大力推進京津風沙源治理二期工程,實施太行山綠化三期工程,首都山區綠色生態屏障進一步夯實。

      展望“十四五”

      堅持PM2.5和臭氧污染協同治理

      “當前,北京市空氣質量雖有明顯改善,但也要清醒認識到,區域污染物排放總量仍超過環境容量,北京市大氣治理成效還不穩固。”于建華說,下一步,北京市將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堅持PM2.5和臭氧(O3)污染治理相協同、溫室氣體和大氣污染物排放控制相協同、本地治污和區域共治相協同,更加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推進“一微克”行動和區域聯防聯控聯治,推進空氣質量持續改善。

      記者了解到,“十四五”期間,北京還將在加強韌性發展方面,強化能源系統綜合保障能力,建設堅強智慧城市電網,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納和存儲能力,推進電氣化發展,完善天然氣管網體系,加快儲氣設施建設。

      “北京將落實可再生能源優先理念,推進光伏、熱泵等可再生能源技術規?;瘧?,實現與城市建筑、基礎設施、現代農業設施、礦山修復治理的融合發展,進一步突破氫能、超低能耗等技術應用。”王英建表示,北京將推動城市副中心、大興機場及臨空經濟區等重點功能區創建綠色能源示范區,構建以光伏發電等為主的可再生能源電力體系,為實現碳達峰、扎實開展碳中和提供有力支撐。

    国产AⅤ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吧不卡

    <th id="bir7t"></th>
    1. <progress id="bir7t"></progress>
      <progress id="bir7t"><big id="bir7t"></big></progress>
      <em id="bir7t"><ruby id="bir7t"></ruby></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