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太平洋證券來說,2020年"有點難"。
太平洋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太平洋證券",601099.SH)三季度財報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營收同比減少43.22%,歸母凈利潤同比減少75.25%,是A股上市券商中唯一一家前三季度營收和歸母凈利潤雙降的券商。
然而太平洋證券的"麻煩"還不止如此:今年以來,太平洋證券接連收到內蒙古證監局、云南證監局、廣東證監局的罰單,同時,在監管評級上也持續降級,自7月開始被云南證監局實施"專項檢查"數月有余,截至發稿時,尚未有明確進展公布。
《投資者網》就上述問題致函太平洋證券,未收到回復。
頻收罰單評級連降
據官網資料,太平洋證券于2004年1月6日在云南省昆明市注冊成立,注冊資本6.65億元。2007年12月28日,太平洋證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成為國內證券行業第7家上市的證券公司。
2020年以來,太平洋證券接連收到內蒙古證監局、云南證監局、廣東證監局的罰單,涉及的問題包括內部經營及合規管理、風險管理、執業督導等問題(見圖1)。

另外,中國證監會8月26日公布的《2020年證券公司分類結果》顯示,太平洋證券的評級已降至CCC,而2017年,該公司的評級還為A,2018、2019年其評級分別為BB、B,不難看出,這已是太平洋證券連續三年被下調評級。
證監會官網顯示,"證券公司分類結果不是對證券公司資信狀況及等級的評價,而是證券監管部門根據審慎監管的需要,以證券公司風險管理能力、持續合規狀況為基礎,結合公司業務發展狀況,對證券公司進行的綜合性評價,主要體現的是證券公司治理結構、內部控制、合規管理、風險管理以及風險控制指標等與其業務活動相適應的整體狀況。"
不過,東北證券投資銀行總部周璐向《投資者網》分享到,"證監會會對不同類別的證券公司在行政許可、監管資源分配、現場檢查和非現場檢查頻率等方面實施區別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