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白俄羅斯國內反盧卡申科連任為導火索,俄羅斯和歐盟之間的關系正逐漸走向未知的方向。而隨后爆發的,納瓦利內的"中毒"疑云,又給雙方之間本就一觸即發的態勢火上澆油。隨著俄歐之間的關系趨于緊張,東歐的局勢也變得越發風云莫測。
俄歐關系正在走向未知

東歐的變局正在影響俄羅斯和歐盟之間的關系。白俄羅斯的總統盧卡申科一直以來都是克里姆林宮方面的堅定支持者,然而,在他又一次贏得大選之后,這位連任了26年的總統在白俄羅斯內部引發由西方國家支持的反對派的抗議。
隨后,俄羅斯內部著名的反對派人士納瓦利內在一趟航班上陷入昏迷。被送往博林救治后,收治他的醫院稱,在納瓦利內體內檢測到了前蘇聯時代研發的神經毒劑"諾維喬克"。西方世界據此對俄羅斯發難,聲稱克林姆林宮正在用化學武器攻擊自己的人民。
多國無理驅逐俄羅斯外交官
以納瓦利內"中毒"疑云為引子,多國對俄羅斯發聲進行譴責。俄羅斯方面則發布回應,明確指出,自己愿意與德國對該事件進行共同調查,但德國方面至今不肯向俄羅斯方面公布相關資料。受西方世界與俄羅斯緊張的關系影響,多個歐洲國家接連驅逐了來自俄羅斯的外交官,其中包括捷克、斯洛伐克和奧地利。
俄羅斯方面采取"對等反制"

驅逐俄羅斯外交人員的幾個國家,不少都聲稱自己驅逐的理由是俄方的外交官在從事相關活動時,破壞了外交公約,但同時也都沒有對外公布具體的細節和理由。這種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的做法無疑已經激怒了莫斯科。俄羅斯很快就對這些國家采取了對等反擊,一周內,三次強制驅離了多國外交官。
在年初的時候,俄羅斯和以德國為代表的歐盟成員之間的關系似乎出現了"破冰"的跡象。天然氣項目"北溪2號"的建設,被認為是俄歐之間關系的突破口。為此,俄歐雙方甚至多次在面對美國時統一戰線,雙方的合作關系也正向著更深入的方向發展。然而,近期一系列東歐政局的震蕩卻將雙方的合作關系推向了看不清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