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有一處特別豪華的私家宅院,建筑面積比故宮大,為25萬平方米,經過了300多年建成,這就是山西的王家大院。
根據官方公布的具體信息,王家大院共存在著35座院落,342間房屋依次坐落于不同的位置。為了進一步體現王家大院與豪華建筑體系的相得益彰,每一處王家院落都會存在著廚房以及下人居住的場所。即便不同院落的主人們發生了矛盾,這也完全不會影響各大院落之間的正常運行。
王家大院
由于王家大院的占地面積特別大,所以不同建筑群的建筑時間充滿著差距,比如這3個較為典型的建筑群。首先,高家崖建筑群由王汝成和王汝聰兩兄弟建造而成,兩兄弟生活在嘉慶年間。1796年到1811年,兩兄弟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最終完成了面積高達19572平方米的高家崖建筑群。該建筑群保留了眾多的木雕藝術品和石雕藝術品,雖然造型不同,題材不同,但是游客卻可以通過不同的雕刻藝術品,從而感知當家之人的管理理念。
其次,紅門堡建筑群的建造時間遠遠早于高家崖建筑群,是在干隆4年到干隆58年,建造的。如果我們將其轉化為公元年,大約是公元1739年到公元1793年。建造時間非常久,這也意味著整個建筑群的整體面積不會太小,高達25000平方米的建筑群依山而建,并采取左右對稱的建筑特色。紅門堡建筑群中分布著29座院落,院落的建筑風格和整體布局是完全按照主人的喜好進行不同的設計與規劃的。
最后,孝義祠也是王家大院中最具特色的建筑物之一。早在1780年,干隆皇帝深知王氏家族成員王夢鵬的大孝之情,這才使得他下旨為其修建了孝義坊。嘉慶年間,該建筑物得到了不同規模的擴建,逐步演變成占地428平方米的孝義祠。
直到1998年,為了進一步發展王家大院的旅游事業,這才使得相關部門同意開放孝義祠。當人們來到此處景點時,便會了解到王家大院的發展歷史,以及王氏家族成員的優秀成績。
對于這個歷經300多年建筑而成的私宅,里面的珍寶也是很多的,比如王家祖先留下的圣旨、“洞房”里的千工床、歷史資料的書籍和明清兩朝的家具等等,這些雖然比故宮里面的少,但對于私宅有這么多寶藏也能看出王家在歷史上地位也是很高的。
總的來說,王家大院作為占地25萬平方米的私家宅院,自然會引起眾多網友的好奇之心。雖然相比于喬家大院,王家大院比較低調,但這里的每一處院落都體現了王家之人的優秀才能,人們在這不僅可以欣賞到王家大院中的建筑特點,還能學到一些王家之人的管理理念以及為人處事的風格,所以每年這里會吸引很多人來觀看。那么,對于這個建筑面積比故宮還大是私宅,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