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國內特色原料藥龍頭,華海藥業(600521)的股價從去年9月高位以來,已經下挫了50%,股價達到去年3月份位置。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注意到,4月25日,在披露2020年年報業績的同時,華海藥業表示將原料藥業務保留在上市公司體內。
叫停原料業務調整
回溯來看, 2016年6月,華海藥業計劃調整內部業務架構,將分別設立三家全資子,來分別承接原公司川南一、二分廠及汛橋分廠原料藥業務,同時授權公司管理層具體辦理上述原料藥業務轉移的所有事宜。對于此舉,華海藥業表示系業務規模不斷擴大,為提升管理效率,理順上市公司架構;而項目實施地點、人員等均未發生實質性變化,不影響公司的正常經營。
不過,對于原料藥業務轉移,華海藥業最新已經叫停。據介紹,現基于當前的政策變化及部分原料藥業務轉移承接推進過程中的相關問題,為更好的符合公司未來發展規劃,確保公司健康持續發展,公司董事會決議終止原該轉移事項,也就是說,該部分原料藥業務依舊保留在上市公司母公司中。
公司表示將通過持續完善業務分管體系以及制度建設,切實加強原料藥業務的管理監督,符合公司的發展要求,未損害公司及全體股東的利益。
記者注意到,華海藥業以原料藥起家,但是該業務的收入占比逐漸下降。綜合對比來看,原料藥及中間體的銷售貢獻從2011年的七成,到2016年已經降低到50%以下,而成品藥銷售規模逐步提升,2017、2018年均超過了一半。
歷史最高凈利潤
綜合最新年報來看,原料藥構成業績的重要貢獻業務之一。2020年華海藥業實現歸母凈利潤約9億元,同比增長六成,增速是營收的三倍,凈利潤規模創歷史最高水平,基本每股收益0.64元。
對于這份成績,華海藥業表示主要是主要系原料藥業務及國內制劑業務銷售大幅增長影響所致。據介紹,去年面對疫情導致的全球經濟下挫,銷售團隊緊抓歐洲市場恢復的契機,精耕重點客戶,開辟新興市場,積極拓展新客戶,其中,氯沙坦鉀、厄貝沙坦和纈沙坦實現銷售收入同比增長約 139%,亞非拉市場原料藥銷售實現同比增長約 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