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子公司開業進度持續提速?!洞蟊娮C券報》記者注意到,截至今年8月末,已有21家銀行理財子公司獲批,其中17家已開業,杭銀理財、徽銀理財、渝農商理財、信銀理財、蘇銀理財、南銀理財、平銀理財均為年內新開業。
與此同時,部分理財子公司開始通過新發產品試水權益市場,如去年11月開業的招商銀行理財子公司——招銀理財于9月15日開始發行“滬港深精選1號股票類理財計劃”。據悉,該產品為公司首只主動管理的純權益型理財產品,可同時投資A股和港股市場。今年8月剛開業的江蘇銀行理財子公司——蘇銀理財也在積極布局含權益類產品線,醞釀推出包括固收增強的“恒源”系列、混合類的“聚源”系列和純權益類的“卓源”系列等產品。

普益標準研究員黃曉旭認為,中長期來看,出于投資者個性化和多元化的資產配置需求以及銀行拓寬市場份額、追逐超額收益的動機,銀行理財涉及并布局權益市場乃大勢所趨。
固收類產品仍是主力軍
上市銀行中報顯示,截至今年6月30日,披露數據的11家銀行理財子公司上半年凈利潤合計達34.6億元。其中,招銀理財以15億元的凈利居首,其他凈利較高的還有農銀理財、中郵理財、交銀理財等。
從發行的產品情況來看,普益標準統計數據顯示,去年理財子公司共發行481款理財產品,今年截至9月上旬已發行2149款理財產品,產品發行量大幅增加。從產品類型上看,去年發行的理財產品中固定收益類產品占72.08%,混合類產品占18.13%,權益類產品占9.79%,今年發行的理財產品中固定收益類產品占82.07%,混合類產品占16.86%,權益類產品占1.07%,固定收益類產品依舊是理財子公司主力軍。
記者從交銀理財獲悉,成立一年多來,公司已發行理財產品超290只,其中固收類產品被交銀理財確定為公司打造的拳頭產品和旗艦產品。
“我們繼續致力于搭建以固收類為主,權益類、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混合類為輔的凈值型理財產品體系”,交銀理財董事長涂宏此前曾表態,在理財子公司的產品中,現金管理類和固定收益類產品將繼續占據主導地位,合計占比80%-90%。
記者注意到,除了將固收作為公司的配置重點外,產品設計上,交銀理財也較為注重服務國家戰略,服務實體經濟的政策定位,在今年8月初發售現金理財產品“交銀理財穩享現金添利”之前,就已陸續推出“長三角系列產品”和“大灣區理財產品”。

逐步加碼搶占權益市場
“理財子公司成立初期,由于團隊建設、投研能力等多重因素的影響,無法快速加碼布局權益市場,但從中長期來看,出于投資者個性化和多元化的資產配置需求以及銀行拓寬市場份額、追逐超額收益的動機,銀行理財涉及并布局權益市場乃是大勢所趨。”記者注意到,正如黃曉旭所言,隨著投研人員的到位,投研能力的提升,理財子公司正謀求通過發行權益類產品獲取風險收益,逐漸加入到與各類資管機構的全面競爭中來。
市場化程度在理財子公司中較為突出的招銀理財,在經過大半年的投研體系搭建后,開始加碼權益投資。昨日開始發售的“滬港深精選1號股票類理財計劃”100元起投,可投資A股和港股市場,產品投資于股票資產的比例占凈資產80%-95%,產品也可使用股指期貨等衍生品來對沖風險。
“理財子公司可充分發揮銀行系資管在企業經營研究、風險管理等領域的優勢,比公募基金更加能夠深入了解企業內部經營和資金狀況,從而找到優質企業,獲得持續盈利的機會。”擁有15年權益投資與研究經驗的招銀理財權益投資部總經理朱紅裕認為,在“聰明人”云集的資本市場要想脫穎而出還得靠“笨辦法”和“慢功夫”:“笨辦法”指的是堅持不懈地深度研究,“慢功夫”指的是堅持不懈地培養內部人才。

記者注意到,多家理財子公司都將拓展大類資產配置,增強權益類資產投資作為未來布局的一大方向,如光大理財7月發行的陽光紅300紅利增強理財產品,是銀行理財子公司首只指數類權益產品。此外,建信理財6月末發行的“鵬鑫”封閉式產品,杭銀理財發行的“幸福99”金鉆權益類產品,以及工銀理財發行的首只投資科創企業未上市股權的產品,都是銀行系理財子公司在權益市場的初步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