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孩子時,大多數家庭會出現這樣一種情況,當父母一方在教導孩子時,總會有一個人出來和你唱反調,護著孩子,你說東,他偏說西在孩子面前你是“壞人”,他是“好人”。
當雙方在教育上意見出現分歧時,反而會讓孩子的整個教育朝著反向發展。
李女士最近和他老公關系鬧得有點僵,兩人因為教育孩子意見不合常常吵架,每次李女士輔導女兒學習時。
本來跟女兒商量好的學習任務,老公總要來插一腳告訴女兒如果累了一會再學不著急,先去玩一會休息一下。
結果女兒本來要完成的作業因為老公的一句話就往后拖延了,經歷過幾次這樣之后,女兒現在學習態度都發生了變化。
變得懶散,拖延而且李女士發現,現在女兒對自己沒之前親昵了,和老公的關系反而變得更加親近。自己最后反倒變成了那個”壞人“。
其實這件事情李女士和老公兩個人都沒錯,出發的角度都是為了孩子好,一個是想讓孩子好好學習,一個是想讓孩子休息休息。
但是在孩子心中媽媽卻成為了那個壞人的角色。每個家庭中教育意見有分歧是很常見并且很正常的情況。
孩子學習或者習慣不如之前并不是因為父母意見不統一,而是
父母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了不統一的一面
。
讓孩子看到了他的靠山,導致孩子下次被教育時就會不聽話,因為他知道自己有靠山,所以不畏懼,從而“變本加厲”。
01
父母在孩子面前意見分歧會有什么影響?
1,孩子會被慣壞
孩子被教導時,這個時候如果有一方插手護著孩子,那么孩子就會不會害怕面前的處境,他知道有靠山在你不會怎么樣。
久而久之,本來的教育目的沒達到不說,孩子還會變得越來越無懼,大膽,開始挑戰你的底線。
2,對教育者產生憎恨
孩子小的時候想事情不全面,在他們眼里護著他就是對他好,讓他做不想做的事情就是不好。
像文章里那樣李女士讓孩子寫作業,老公讓孩子休息,單看表面肯定是休息比較合心意,時間長了李女士就成了那個壞人,女兒和她的關系也不親近了。
02
教育孩子產生分歧時父母該怎么做呢?
1,
沒有過激行為不要插手
在一方教育孩子時,只要沒有過激行為(打罵)出現,那么另一方就不要插手,除非對方要求你這樣做,否則只會讓教育出現白熱化。
2,在孩子面前統一戰線
在教育的這個問題上不管雙方的觀點有多么的不一致,在孩子面前一定不要表現出來。
不能你一個觀點,他一個看法,最后會讓孩子不知道聽誰的,這個時候孩子就會像他想做的方面去做,教育目的沒達到。
3,事后單獨溝通
每個人都是單獨的個體,有自己獨立的思想,所以肯定會出現意見分歧的情況,觀點不一致時,可以私底下單獨溝通討論。
規定好什么是正確做法時,再去教育孩子,這樣會事半功倍,也會避免因意見不同產生的家庭矛盾。
教育好孩子不是一個人的事,需要一個家庭共同努力,這個過程中大家統一戰線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