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 id="bir7t"></th>
  1. <progress id="bir7t"></progress>
    <progress id="bir7t"><big id="bir7t"></big></progress>
    <em id="bir7t"><ruby id="bir7t"></ruby></em>
  2. 當前位置: 江南文明網 > 教育 >

    中產階級育兒,傳說有五大鄙視鏈。

    條評論

    中產階級育兒,傳說有五大鄙視鏈。

    01

    三歲,原本應該是孩子們最無憂無慮的日子。

    一位媽媽問我:“能推薦幾個英語機構給我嗎?”

    我問:“你想學英語?”

    她說:“不是,我想給兒子報英語班。”

    他的兒子剛剛三歲,是我女兒的同班同學。

    新生,是孩子最需要父母陪伴的時候。

    一位媽媽問我:“有沒有送二胎去早教班?”

    我說:“沒有。”

    她說:“你還不趕快送她去早教,小心他輸在起跑線上。”

    我的兒子六個月,她的女兒剛剛兩個月。后來我才知道,原來她還不算最早的,有些媽媽剛出生,就帶孩子參加早教班了。

    懷孕,是小生命正在孕育的美好時刻。

    論壇上媽媽們的討論非常激烈。

    “你的孩子照四維有沒有笑呀?我的可乖呢,對我笑了哦。”

    “你有沒有吃澳洲魚肝油呀?一定要吃某牌子的哦,這樣孩子生出來眼睛才漂亮。”

    “你有沒有做孕婦早教呢?一定要去參加課程,孩子以后很聰明的。”

    中國的家長似乎長期處于一種強烈的焦慮之中,生怕一不小心,就被旁人超過。

    中國的家長似乎長期處于一種強烈的虛榮之中,生怕一不留神,就失去了贊賞。

    所以出現了一種形式多種多樣,但本質一直相同的育兒模式——攀比式育兒。

    中國現代教育的現狀:無處不在的攀比

    02

    中產階級育兒,傳說有五大鄙視鏈。

    動畫片鄙視鏈;旅游目的地鄙視鏈;興趣班鄙視鏈;幼兒園鄙視鏈;早教機構鄙視鏈。

    有些家長,不允許孩子和普通公立小學的孩子說話;有些家長,不允許孩子和不懂英語的孩子做朋友;有些家長,不允許孩子和不懂烘焙、鋼琴或舞蹈的孩子玩耍。

    于是,很多家長拼了命也要讓孩子上名校;很多家長孩子在剛會說話時就送他去英語培訓機構。

    也有很多家長認為,孩子會唱歌跳舞都太LOW了,不會冰球馬球都不好意思和人說。

    《月薪三萬,也撐不起孩子的一個暑假》在朋友圈里火得一塌糊涂。

    企業當高管的老媽,月薪三萬,卻不敢為自己添置一件衣服,因為女兒的暑假就要來了。

    媽媽曬出了女兒培訓班與夏令營的賬單,很多網友嚇哭了。

    也有網友直接質疑:“你是在炫富呢,還是在炫富呢?”

    中國家長因為焦慮而不斷燒錢,全然不顧孩子的真實需求。

    這就是現代教育的現狀:無處不在的攀比。

    這樣的育兒方式,就是“攀比式育兒”。

    攀比式育兒,就是不從孩子的實際需求出發,單純為滿足父母虛榮心而產生的一種育兒方式。

    它違背了孩子自由天真的本性,強加給孩子不屬于他們年齡段的負擔,讓孩子從出生之日起就被放置在一個天平之上,任人評價。

    中國現代教育的現狀:無處不在的攀比

    03

    我也是攀比式育兒的實際受害者。

    從小我就被教育: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你所有的榮譽都應該是成績帶來的。

    如果認真讀書,就被大人夸獎;如果看電視,玩游戲,就被視為不務正業的壞孩子。

    如果成績優異,就成為眾人膜拜的典范;如果考了倒數,就沒人會提起你,你就被放在一個最黑暗的角落。

    我還記得每年春節回奶奶家,奶奶都會對我進行攀比教育。

    孩子,這次考得怎么樣呀?年級第十?不錯,加點勁,下次爭取拿到第一名。

    你看那誰家的孩子,考到南開啦。你也得努力考北大超過他。

    這次拿了多少個獎狀呀?沒拿獎狀可不行,你看那誰,這次拿了三個獎狀呢。

    當我上了大學之后,我突然感覺到一陣迷茫。

    考題老師是提前透露的,成績是基本平均的,除了學習與成績,我的生活一片空虛,我不知道該做什么,未來的路該走向哪里。

    看過一部中國電視劇。一個普通家庭長大的孩子,因為成績優異,從小就是父母炫耀的資本。

    他上高中時,遇到心儀的女孩,兩人相約一起去美國留學。后來,他偷偷報名了麻省理工,結果被錄取了。

    女孩子傷心失望,質問為什么說好的約定他不遵守。

    男孩子說:“我是我父母的驕傲,好不容易考上的學校,我不能放棄。”

    后來,男孩在美國因為擔心掛科,偷試題,被發現。他為了不受處分,和一位中國教授的女兒在一起。

    前女友知道了,問他為什么這樣?

    他說:“我的前途都系在她身上,我只能和她在一起。”

    男孩在糾結著,痛苦著,做出一次又一次錯誤的決定。他的媽媽卻驕傲著,自豪著,到處向人夸耀她這個“好兒子”。

    這就是典型的“攀比式育兒”,把孩子推向了斗爭的前沿陣地,他們在成績的戰場上拼的你死我活,卻失去最寶貴的品質,失去了夢想與希望。

    汪曾祺說:“生活,是很好玩的。”

    在“攀比式育兒”教育下長大的孩子,整日追逐卻沒有目標,勤勤懇懇卻毫無生機。他們的生活只?;疑?,不再好玩。

    中國現代教育的現狀:無處不在的攀比

    04

    在育兒方面,我認為國外的育兒方式會積極很多。

    我認識一對夫婦,二十多年前從墨西哥移民美國。

    他們初到美國的時候,受到過許多人的排擠,后來他們有了自己的孩子G。

    有一天,G放學回到家很傷心:“媽媽,很多同學都不喜歡我。”

    媽媽問:“怎么啦?”

    G說:“同學說我棕皮膚很臟,他們嘲笑我,欺負我。”

    媽媽說:“你沒必要和他們比,你記住要和自己比。你皮膚的顏色是大地的顏色,這是最偉大的顏色。你是唯一的,獨一無二的。”

    從此G記住了自己是獨特的,他不再和別人比,而是能客觀地欣賞自己。

    G的媽媽還給我講了一個他高中時候的故事。

    G上高中時,個子很矮,只有一米六幾。在美國,男性的平均身高是一米七七,他因此經常遭人欺負。

    有一次上高中,幾個大塊頭同學攔住他,把他推來推去,還嘲笑他:“你怎么這么矮?”

    他沒有驚慌,而是做出一個性感的姿勢說:“I’m short, but I’m sexy.”(我很矮,但我很性感。)

    他這一說,讓幾個大塊頭都笑了,從此以后,再也沒有難為過他。

    我對她的育兒理念很是好奇,問她:

    在中國,我們有句話叫‘不要輸在起跑線上’,所以中國的家長從小就給孩子報很多興趣班。但是我感覺你們美國人特別悠然。

    她也很驚訝:

    是嗎?什么是起跑線?你是說讓他兩歲三歲就學數學?太不可思議了。小孩子每個階段會有不同的成長,失去了屬于他的成長空間,才是真正的‘輸在起跑線上’。

    她不攀比,不炫耀,反而給孩子足夠的尊重,任其自由發展。

    這樣的孩子,能看清生活的面貌而不自欺,能了解自己的能力而不自持。他們更自信、幽默,也更好玩兒。

    中國現代教育的現狀:無處不在的攀比

    05

    成都地鐵2號線,一個小男孩一手拿著媽媽的手提包,另一只手墊著媽媽的頭,而媽媽在地鐵上睡著了。

    這一幕被網友拍下來,小男孩被無數人點贊,被稱為“地鐵小暖男”。

    這一幕溫暖了無數中國人,也令人好奇:什么樣的家教能培養出來這樣的孩子?

    媽媽不接受采訪,只低調回應:“成績好不如品德好。”

    香港女特首林鄭月娥從來沒請過一個工人,從小到大,孩子的飯都是她親手做的,她也從沒要求過孩子取得什么成績。

    兩個兒子,中學在傳統津助學校華仁書院就讀。

    “從來沒有補習,也沒有小提琴,也沒有學奧數什么的。”

    結果兩個孩子都畢業于知名學府劍橋大學。

    如果說“攀比式育兒”為的是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讓孩子未來更具競爭力的話,那家長一定會失望的。

    因為這樣的孩子一直被放入父母為其設定好的社會體系中,除了學習,一無所長。對于日新月異的社會競爭,他們卻往往是最脆弱的。

    用愛與寬容教育出來的孩子,卻能夠有更多的自主性,能積極應對外界的變化,也往往因此成為有智慧和有愛的人。

    中國現代教育的現狀:無處不在的攀比

    06

    但攀比之心是人的本性,達爾文所謂“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只要人類存在,攀比就不會消亡。

    但比誰家有錢,比誰住得好,比誰父親官大對孩子是百害而無一利的。

    那我們應該比什么?

    我的朋友G告訴我,應該和自己比,因為“自己是獨一無二的。”

    小暖男的媽媽告訴我,應該比品德,因為“成績好不如品德好。”

    林鄭月娥告訴我,應該比陪伴和愛,因為陪伴和愛反而能“培養追求知識的熱誠和動力。”

    馬丁在《我是演說家》中說的一段話,值得我們每一位家長深思。

    我們要比的,是在一個正向的社會體系里該比的東西。那就是:社會責任、個人奮斗、國家榮譽、精神的追求、豐富而自由。

    国产AⅤ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吧不卡

    <th id="bir7t"></th>
    1. <progress id="bir7t"></progress>
      <progress id="bir7t"><big id="bir7t"></big></progress>
      <em id="bir7t"><ruby id="bir7t"></ruby></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