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內醫療影視劇數量井噴,并且十有八九演的是外科里發生的事。
某患者突然要手術,醫護人員推著病床在走廊上“飛馳”,終于將患者送到了手術室。外科醫生“啪啪”兩聲麻利地戴上手套,開始俯身動刀。
手術室門上的時間一秒一秒地跳躍著,醫生額頭微微出汗,神情嚴肅而專注……
這影視劇中常見的場景,折服了不少電視機前的少男少女(也可能是演員顏值高),讓人覺得外科醫生比內科醫生更帥氣、更有魅力。
而現實生活中,外科醫生跟內科醫生究竟有什么區別呢?
對于這個問題,相信很多人都是一無所知,很多人去醫院看病都不知道自己要掛哪一科,更不用說對外科醫生和內科醫生有多了解。為此,39健康網小九接下來好好給大家說一說內科和外科醫生的區別,好讓大家更加了解醫生。
內科醫生和外科醫生有什么區別?
1、白大褂不一樣
對于內科醫生來說,白大褂一般是干凈得體板正盤整條順,口袋里黑筆紅筆藍筆一應俱全,往往翻開口袋底部會,會發現一片筆漬。而外科醫生的白大褂可就不一樣了,紅的黃的綠的都有,如果口袋上有根筆就算很好了,外科醫生的口袋更多的膠布手套或者是起釘器。
2、查房不一樣
外科醫生查房的時候可以說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一般詢問一下病人的情況,沒有啥大問題就接著查下一個病房。而內科醫生一直都是從容不迫的,拿著病歷慢慢查房,甚至還會與病人詳細說一說病情。
3、寫病歷不一樣
外科醫生在寫病歷時特別簡單,病歷基本寫不到半頁,一般寫到的內容就是術后病情穩定,繼續觀察,甚至在不少科室有“病例拖欠”的情況。而內科醫生所寫的病歷真是詳細到病人都看不懂,寫的內容幾乎需要一頁起步,花費很多時間。
4、吃飯時間不一樣
外科醫生每到吃飯的時候都顯得特別匆忙,迅速吃上幾口飯就緊接著忙下一個手術,可以說外科醫生大多是忙到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而內科醫生吃飯時間充足,可以在辦公室不急不忙、有說有笑地吃。
其實關于內科醫生和外科醫生的區別,不止是普通的印象,還有權威醫學雜志做過相關報告。
隸屬于世界三大醫學會之一的英國醫學會《英國醫學雜志》曾刊發了一篇研究,該項研究主要是比較了現實生活中外科醫生和內科醫生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據研究結果顯示,外科醫生的顏值確實比內科醫生更高,主要體現在這幾點:外科醫生身高比較高、體型比較威猛、性格比較果敢、有決斷以及常戴口罩利于防止面部衰老。
內科醫生和外科醫生,哪個更加厲害?
對于醫生來說,最重要的責任就是盡可能的醫治好病人,讓病人恢復健康。每個醫院都會有內外科之分,因此有不少人想知道外科內科到底哪個更厲害。
一般不同醫院會有類似的分科,比如三甲等醫院的內科科室主要包括呼吸內科、心臟內科、消化內科、神經內科、風濕免疫科、內分泌科、腫瘤科、感染內科、腎內科、中醫內科、小兒內科等。內科醫生會通過臨床的癥狀、體征、影像學檢查、血液學檢查等,對病人做出診斷,然后主要是使用內科藥物進行治。
而外科科室主要包括骨科、胸外科、肝膽外科、甲狀腺乳腺外科、泌尿外科、肛腸外科、小兒外科等。一般外科醫生會通過手術來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而外科醫生最擅長的就是拿手術刀。
雖然醫院有內外科之分,但就目前來說很多醫院的內科醫生也會做一些與本專業相關的手術,比如神經內科、腫瘤科和心臟科的介入手術等。而外科醫生也一樣,會使用一些內科藥物進行治療,比如腫瘤患者術后的化療、骨科術后一些幫助恢復的藥物等等。
所以這么一對比,結果很明顯:不管是內科醫生還是外科醫生,都需要掌握全面的醫療專業知識,內科醫生和外科醫生都很厲害,完全不用作比較。醫生都有著救死扶傷的使命,都是在為人的健康服務。
總而言之,醫生把大多時間都奉獻給了病人,無論內科醫生還是外科醫生,都是病人在抗病路上的好幫手。#清風計劃##39健康超能團#
你對內外科醫生的印象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