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鐘叔年輕時候是在工地干活,每天干的都是重活在工地吃飯飯量也不小。等到退休之后老鐘叔的飯量比起同齡人都還是要厲害很多,光是米飯每頓都能夠吃兩碗,并且還能夠吃肉吃菜毫不含糊。對于這一點老鐘叔也十分佩服自己,認為能吃說明腸胃消化好,身體棒,那些啥都不想吃的人身體肯定不好。
但老鐘叔的老伴卻覺得,老年人還是應該少吃為好,畢竟千金難買老來瘦。老鐘叔的肚子也不小,并且還有些高血脂,這樣肯定不健康。老鐘叔和自己老伴各執一詞,感覺誰說得都有道理。
老年人飯量多好還是飯量少好?“能吃是福”還是“少吃為妙”?
根據《生物學雜志》的一項研究發現,當我們進行飲食限制的時候,能夠導致胰島素敏感性增加,胰島素細胞產生的胰島素減少,氧化應激減少,進而能夠達到延緩衰老的效果。
根據這項研究的表現看來,日常生活中給我們飲食上面還是應該少吃,進行限制飲食能夠延緩衰老讓我們更加長壽。
其實不僅是國外的研究,國內的專家們也一直提倡餐餐都只吃七八分飽。其實在吃飯這方面中老年人有很多值得注意的點,如果能夠全都做好,健康長壽其實不難。
老年人吃飯記住三點,健康長壽
1、每餐只吃七八分飽
為什么提倡我們每餐只吃七八分飽呢?這是因為正常情況下我們除了干重體力活的人群,中老年人一餐吃七八分飽就已經能夠維持我們正常身體運動的能量所需。如果我們吃得更多就會產生熱量盈余,這些多余的熱量就容易轉化為脂肪囤積在我們身體內,導致脂肪堆積引發肥胖高血脂等問題。
并且老年人新陳代謝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減慢,身體攝入過多的熱量更容易留在體內,可能導致老年人患上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提高,因此日常生活中老年人每餐吃到八分飽就行了,感覺有微微鼓脹的飽腹感一般就可以了,如果感覺肚子脹脹的通常就是吃太多了。
2、吃飯要細嚼慢咽
現在年輕人吃飯往往都是狼吞虎咽,吃得很快。這樣往往都是因為他們工作繁忙,時間不足導致的問題。日常生活中,老年人就沒有必要和年輕人一樣每餐吃得很快,應該做好細嚼慢咽。一般情況下,每口飯咀嚼三十次左右最好。
這樣口腔內的唾液淀粉酶就能夠與食物充分發生反應,再加上食物的咀嚼充分,就能夠降低腸胃的工作負擔。中老年人腸胃蠕動變慢,很容易出現消化不良便秘等癥狀。如果我們保證每餐吃飯時都細嚼慢咽,就能夠減少腸胃的負擔,更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
3、粗糧細糧合理搭配
現代我們往往都提倡多吃粗糧,并不是說細糧不好,而是因為現在很多人常年只吃細糧,真正健康的飲食應該粗細搭配才是最好的。粗糧中含有豐富的不可溶膳食纖維,這些纖維能夠促進腸胃的蠕動,改善便秘消化不良的問題。而細糧中的營養更容易消化吸收,對于老年人補充營養是不錯的選擇。
老年人消化能力較弱,一般情況下細糧攝入的比例稍微高一些,通常情況下,粗細糧搭配比例為1:3,這樣的搭配較為合理。并且為了粗糧更好被身體吸收利用,中老年人吃飯之后應該適當喝一點事,能夠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我們消化吸收。
老年人吃飯只要注意這三點,就能夠很好地改善我們的飲食問題。俗話說,民以食為天,日常生活中我們將最重要的吃飯這一環做好,那么身體健康長壽也就更近了一步。
老年人吃飯別吃兩種飯,對身體不好
①太硬或者太軟的米飯
生活中我們常常聽到吃飯選擇硬一點還是軟一點這種爭論,事實上軟硬適中的米飯才是最好的。太硬的米飯往往水分較少,如果咀嚼不充分就容易對胃腸造成負擔。而太軟的米飯往往水分多,消化更快容易導致血糖迅速升高,這一點對于糖尿病患者十分不友好。
一般情況下,煮飯的時候選擇軟硬適中的米飯,將手指伸入大米中加水,當水漫過大米高出一個指節的位置時,通常就是較為適宜的。
②口味重的飯
吃飯的時候老年人應該以清淡的飲食為宜,當我們的飲食過于油膩首先就不利于老年人的消化吸收,并且過多的脂肪容易導致高血脂等慢性疾病??谖度绻痰脑?,攝入大量鹽分容易導致血壓升高,老年人血管壁較脆弱,血壓太高可能導致急性心腦血管疾病耳朵風險更高。因此,老年人吃飯不要選擇重油重鹽,辛辣刺激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瘦肉,少吃肥肉,腌制食品等。
俗話說得好,能吃是福。但是老年人的身體因為年齡的原因,消化吸收都會有一定的問題。如果再像年輕的時候一樣不進行節制,就很容易導致各種慢性疾病纏身。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選擇清淡易消化的飲食,多種食物營養均衡攝入,這樣才是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