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積540億顆!中企砍單芯片加劇,比爾蓋茨回應:我們正在主動認輸!
在芯片規則的限制下,半導體產業全球化布局停滯不前,老美的蠻橫不講理,讓各個國家不再相信國際供應鏈,紛紛啟動了技術的自主化,而中國在布局自主化產業鏈的過程中,華為成為了一個關鍵所在!
華為Mate 50實現了60%的國產化比率,實現了大量國產零部件的替換,說明自研自產的芯片已經能夠滿足需求,華為成立的哈勃投資,成功助力了優質半導體企業的發展,這是一個好的開端。
在國產芯片實現替代之后,進口芯片的份額也在不斷下滑,據統計截止8月份累計砍單達到了540億顆,針對目前的現狀,比爾蓋茨回應:“我們正在主動認輸!”那這句話究竟是什么含義呢?
中企砍單在加劇
受到芯片規則的影響,美企單方面中斷了和華為的合作,這也直接影響到了國際信譽,在合作過程中自然多留了一個心眼,國內手機廠商都不再獨家采用高通的芯片,而是扶持了聯發科成長,形成了相抗衡的局勢,也為國產芯片的發展爭取到了更多的時間。
面對全球市場環境的突變,美企也一改趾高氣昂的姿態,開始委屈求全示好中國市場,但這顯然是一個“甜蜜的陷阱”,華為的前車之鑒深入人心,中企自然不愿意再次妥協,在中科院、華為的帶動之下,相繼啟動了芯片的自主研發。
而芯片研發設計的起始源于指令集架構,雖然ARM架構目前并沒有中斷授權,但老美一直對這家英國企業虎視眈眈,在英偉達收購計劃失敗之后,又有多家美企試圖并購,要想布局芯片自主化產業鏈,就必須要有一個可控的指令集架構。
而開源的RISC-V架構給了我們機會,根據數據顯示,該架構的高級會員當中,至少有八成來自于中企,而其中阿里、華為搭載RISC-V架構自研的芯片,已經成功實現了商用,目前連英特爾而加入到了生態布局當中,顯然RISC-V架構更符合未來的發展需求。
RISC-V全球首個高性能芯片平臺“無劍600”已經發布,并且同步研發了SoC原型“曳影1520”,成功搭載在開源Linux操作系統上使用,RISC-V架構簡潔、靈活、開放,已經成為了主流的架構之一,為后續移植到智能產品上使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但老美并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依然執著于“重塑本土芯片產業”計劃,強行將全球先進的芯片廠商集結到了一起,通過各種規則的限制,試圖切斷它們和中國市場的聯系,目前已經被“反噬”了。
在國產芯片不斷被采用之后,截止到八月份,芯片已經少進口了540億顆,目前砍單還在持續進行當中,意味著對進口芯片的依賴已經不斷下滑,加速“去美化”已經成為了主旋律,面對現狀比爾蓋茨直言:“我們正在認輸!”
比爾蓋茨的預測正在實現
針對相關限制的啟動,比爾蓋茨很早之前就發表了看法,其表態:“限制中國市場的芯片出貨,只會加速產業自主化,從而失去更多高薪的工作!”結合目前的產業現狀來分析,這個預測已經實現。
美企近些年過度執著于先進工藝,但不曾想5G技術的誕生,衍生了物聯網、智能汽車、AI智能等等產業的發展,而這些產業僅需要成熟工藝就能夠滿足,中企在聽勸專注擴充28nm產能后,已經賺的盆滿缽滿。
而對先進工藝有需求的手機領域,由于長時間沒有顛覆性的技術產生,在銷量上已經急劇下滑,很多美芯片廠商已經出現了庫存嚴重的情況,這也是老美緊急放開一年授權,加速布局成熟產能的原因。
在華為的帶動之下,國內很多企業意識到了自研芯片的重要性,手機廠商從“小芯片”開始入手,互聯網巨頭則相繼研發了服務器芯片、智能汽車芯片、AI芯片等等,可以說成熟工藝芯片基本上不需要依賴進口了。
余承東此前表態:“未來三到五年時間里,將誕生完全去美化的生產線!”而其中所指代的自然是成熟工藝,雖然中芯已經實現了14nm工藝的量產,但在DUV光刻機上還要依賴于ASML,后續肯定是能夠解決這方面的問題。
只要能夠實現14nm芯片完全自主化,利用上華為自研的芯片堆疊工藝,就能夠實現不亞于7納米芯片的性能,這樣所有的需求都能夠解決了,所以比爾蓋茨的話是有道理的,老美正在主動認輸,對此你們是怎么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