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理念的更新,保險與人們的工作生活關系越來越密切,投保的人也越來越多,從一定意義上講,這種趨勢不僅是社會進步的標志,同時也代表了百姓的理財觀念發生著變化。為了保證投保人的切身利益,在此提醒廣大消費者,在投保時應做到三忌。

一、忌從眾心理
有人投保時總愛隨大流,人家買什么險種,就跟著買什么險種,別人選擇多少保額,自己也選擇多少保額,總認為一旦發生事故大家可以利益均等,總在尋求一種心理平衡。其實,這種購物選擇從眾一樣不可取,因為每個人的具體情況不盡相同。比如說家中的經濟收入,財產價值,工作環境,身體狀況及個人對理財方式的認同等等,每個人的情況都不可能相同。以他人為樣板來決定自己投保,往往是該保的沒保,該保足的沒保足,如此就失去了保險的意義。最好的辦法是到保險公司咨詢相關專業人士,讓對方從專業的角度進行有針對性的設計,從而為自己和家人尋求一份經濟保障。
二、忌盲目心理
參加保險須有的放矢,不能憑腦瓜一熱,拿進籃子就是菜。比如現在逐步升溫的家庭財產保險,對于日漸殷實的家庭來說,確有投保的必要,它可以使個人的財產有一定的保障。但前提必須是可保財產。諸如家中的古董,字畫,郵票等就不能入保,因為這些屬于不可保財產。還有人身保險中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項,比如如實告知等內容,如在投保前沒有如實告知保險公司相關事項,那么日后就會影響自身利益,所以,假如盲目投保,必然影響自身利益。
三、忌僥幸心理
有的人參加一年期保險到期后,看到投保的財產和人都沒事,自己也沒有獲得經濟利益,就覺得吃虧,不合算。從而產生了今后出事恐怕也輪不到自己的僥幸心理。因而不再續保,而保險恰恰是承保那萬一發生的災害事故的,這萬分之一的風險對于一個家庭來說,就是百分之百的損失,千萬大意不得。
保險絕不同于炒股,它是一種安全保障的投資,帶來的是溫馨安寧。只有明白了這一點,才會在投保時多一份冷靜,少一份浮燥。